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26.第323章 内战爆发
第(2/3)页
显一愣。
但旋即他的眼眶便又红了!
只不过,他并不是被永璘的话语所感动了,而是通过永璘的话语,让他想起了乾隆曾经对他的看重和恩义。
福康安深深的看了永璘一眼,终于开口表态道。
“皇上放心,既然先帝选择了您来继位,那我福康安就一定会站在您这一边,帮着您坐稳这皇位。”
福康安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光是因为永璘对他的亲善,更是因为让永璘继位是乾隆的选择。
而乾隆的选择,就是他福康安的选择!
永璘闻言,眼睛一亮,开口说道。
“兄长快随朕来,朕在宫内设了宴席,为兄长接风洗尘!”
福康安闻言,点头说道。
“奴才遵命!”
虽然永璘称呼他为兄长,但君臣有别的规矩福康安还是拎得清的。
永璘作为皇帝,可以为了拉进关系,称呼他兄长。
但福康安作为臣子,却是绝不能在这样的事情上托大。
语罢,福康安跟着永璘一路走进了皇宫……
……
盛京城外,大校场!
永瑢端坐在一张虎皮大椅上,目光炯炯的盯着校场上的演武。
一队队清军士兵正在迅速变换着阵列。
枪炮声齐鸣。
一队队精骑于战场上驱策奔驰,马蹄声隆隆作响。
盛京大营下辖的清军正在演练着步骑协同的战术,为接下来的入关作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永瑢看着校场内那威武雄壮的大军,眼神里满是满意之色。
在他看来,有此大军在手,天下之大他皆可去得!
就在这时候,他的亲随小允子一脸凝重的走到了永瑢身边,开口说道。
“主子,关内急报。”
永瑢闻言,眉头下意识的一皱,旋即询问道。
“什么事情?”
小允子闻言,将手中的一封急报呈递到了永瑢手边,开口说道。
“回主子的话,关内那边传来消息,十七阿哥他在灵前继位了……”
永瑢闻言,瞬间瞪大了眼睛,其中满是愤怒和不敢置信。
他动作麻利的将急报给展开,然后翻阅了起来。
很快,他脸上的表情就开始变得越来越难看。
看着这封急报上的内容,永瑢气的身体直发抖。
“他……他怎么敢的!”
“这个永璘他怎么敢的!”
“他在这个时候登基称帝,就不怕天下皆反吗?!!”
小允子见此,俯身下去询问道。
“主子,此事我等该如何应对?”
永瑢闻言,思索一阵之后将目光看向了小允子,开口询问道。
“小允子,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
小允子闻言,开口说道。
“回主子的话,奴才建议主子也在盛京登基称帝,昭告天下。”
“如此的话,我大军之士气必然振奋。”
“即便在此时发动入关作战,我军也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这年头皇权的神圣性还是很高的。
一但让盛京大营这边的清军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子,而是登基称帝了的新君,那他们的士气无可避免的将会受到影响。
而这,对于永瑢来说,绝非一件好事。
本着最朴素的,敌人有的我也要有的思想,永瑢若想要兑消掉永璘登基之后兑他所部兵马的士气影响。
那他也登基称帝,用皇帝来打败皇帝,便是最佳的选择!
至于说永瑢登基之后,大清就有两个皇帝了,这可能会导致大清朝内部分裂?
呵呵,这并不重要!
在个人的利益面前,集体的利益是可以被适当的牺牲的。
永瑢听完小允子的话,也是忍不住面露意动,思索一阵之后,永瑢转头对小允子说道。
“小允子,你这便去传令,召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等几位大人前来议事。”
永瑢想要登基当皇帝,肯定不能光他自己来唱独角戏。
必须得有足够分量的八旗大员出面公开表态,支持于他才可以。
而现在永瑢在关外所能够得着的八旗大员,宗室勋戚,也就是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外八旗的势力了。
小允子闻言,当即下拜道。
“主子放心,奴才这便去安排!”
在小允子离开之后,永瑢也是坐不住了,结束了对军队的视察,返回了盛京城。
很快,永瑢刚回到盛京城内,便在盛京皇宫内见到了关外八旗的代表。
旋即,永瑢便和他们达成了共识。
永瑢用补发八旗被拖欠的铁杆庄稼为条件,获得了关外八旗的支持。
不同于关内八旗背靠京城,机会更多,即使被断了铁杆庄稼的发放,可他们也依旧有活路。
哪怕是光靠凭借八旗的身份,敲诈那些汉人士绅商人,收个保护费啊,放个高利贷啊什么的,也足够他们过得很潇洒了。
但关外八旗不同!
关外的开发程度有限,资源匮乏,人口更是有限,除去盛京,吉林,黑龙江这三座大城以及附近的旗庄之外,几乎都是一片荒芜。
关外八旗几乎是全靠朝廷发的那些铁杆庄稼养活。
自从乾隆因为朝廷的财政困难,断了八旗的铁杆庄稼之后,关外八旗的日子便越过越难。
甚至就连那些八旗中的旗主贝勒,生活质量也是肉眼可见的下降。
那些底层的八旗旗丁甚至是被迫操持起了祖业,开始学着老祖宗当年的生活方式,进山渔猎谋生,补贴家用。
只可惜,养尊处优了百多年的八旗早就废了。
渔猎谋生说起来简单,可他们现在大部分人连弓都拉不开,猎个der啊!
他们进山压根不是狩猎去了,而是给山里的野兽改善伙食去了。
这段时间以来,关外八旗因为进山打猎补贴家用,前后死伤了好些人。
是故,这些关外八旗对于关内的朝廷早就不满了。
乾隆在的时候,慑于乾隆的威望,他们自然是什么都不敢说,更加不敢做。
但是,现在乾隆不是驾崩了吗?
既然如此,那也就怪不得他们了。
只要永瑢愿意恢复他们的铁杆庄稼供给,他们就愿意支持永瑢当新君。
随着双方的交易谈妥,很快永瑢便在盛京城外举行了一场简易的登基大典。
取年号为道光!
并在登基大典上公布了一篇名为《讨弑父逆子檄》的檄文。
“夫,乘天地之大,万物有灵,乃有纲常以定尊卑,明位分,是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檄文中,永瑢将乾隆的驾崩归咎于永璘的谋害。
并将永璘刻画成了一个为了皇位不择手段,将兄弟都排挤出京,流放边地,然后处心积虑的弑父夺位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渣败类。
表示他永瑢既然也登基称帝了,就不会再让永璘这个弑父逆子继续嚣张下去,他要提兵入关,为乾隆,为天下人讨一个公道。
然后,还表明他永瑢登基是临危受命,是被关外八旗所共同推举的,绝非他自己想做皇帝。
最后,永瑢又向自己的几个兄弟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共同发兵,征缴永璘这个弑父逆子,替父报仇。
永瑢宣读檄文的声音刚刚落下,四周便响起了一阵阵欢呼声。
“入关!”
“入关!”
“入关!”
“……”
呼喝声响彻云霄。
前来观礼的关外八旗士气相当的振奋。
之所以如此,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在关外过苦日子的关外八旗早就对朝廷有所不满了。
大家都是为大清打天下的功臣,大家的祖上都曾经为大清抛头颅洒热血过。
可凭什么打完天下之后,关内八旗就能留在关内过好日子,可他们却要继续留在关外的苦寒之地,忍受关外的贫穷和蛮荒?
这不公平!
是故,既然朝廷不公,那他们便要用自己手中的刀剑来打出一片天。
效仿当年的老祖宗,纵兵入关!
并且,这次入关之后,他们就不要再回到关外的苦寒之地来了。
……
随着永瑢也登基称帝,并广发檄文,邀请天下英雄对永璘共击之。
很快,永琰和永璇便相继接到了消息。
永璇在接到消息之后,并没有理会的意思,只是安排人手继续谋划山西。
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接到了京城那边的消息,福康安决定要站队永璘了。
也就是说,永璘现在手上也已经有了一支忠诚于他的军队。
在面对明确了要造反的永瑢和永琰时,并非没有任何的赢面。
恰恰相反,如果福康安真的决定要站队永璘的话,永璘的赢面其实是不小的。
因为,福康安可是现在大清的第一大将。
对于福康安的战斗力,永璇心中还是有数的。
是故,在局势明朗之前,他并不打算表态。
永璇知道自己现在暂时还没有争夺天下的资本,是故,他准备要先站在胜利者的那一边,借此来继续积蓄实力。
直到自己有资本争夺天下之时,再站出来展露獠牙也不迟!
而永琰那边做出的决策却是和永璇截然相反。
永琰在接到从辽东送来的檄文之后,第一时间也是公开发出檄文响应。
只不过,他和永瑢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永琰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并不准备直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wyz8.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