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波斯三次循环_东京1979之阳泉酒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 波斯三次循环

第(2/3)页

 同时,巴列维总结恺加王朝崩盘经验得到的结论是:

  “改,但改的还不够!西化,又没有完全西化!所以最后失败了!”

  巴列维自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

  那就是完全西方化,西化就是文明!西化就是力量!西化就是真、善、美!

  巴列维一上来就在西方化世俗化方向上,一去不回头,比恺加王朝走的更极端。

  1.首先,法律层面以法兰西法典为蓝本,制定了新的刑法、民法和商法,替代以寺庙戒律制定的法律。

  2.废除波斯语,废除波斯文字,强制推行英语教育。

  3.巴列维深刻明白现代化是建立在一整套大工业上的而不是嘴巴上的,因此极其重视工业。

  巴列维王朝,建了钢铁,石油,制药,纺织,制糖,水泥,汽车,有色冶金,机器制造等一系列现代化工业。

  4.引进了现代金融,创办了中央银行,并鼓励私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5.他大力发展西方式现代教育,在城镇开设现代的中小学和技术学校,并创办了德黑兰大学师范院校等一系列大学。

  5.除了法律经济工业,在生活上巴列维王朝也高度世俗化,他们鼓励妇女外出工作,允许国家机关雇佣妇女。

  1929年颁布法令废除头巾,男女皆可穿着欧式衣服,1935年颁布法令禁止强制妇女戴面纱。

  作为当年政变上台的人,巴列维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道理,他大肆采购新式武器,兴办兵工厂,建立海军、空军、机械化部队,并聘请国外军事教官。

  打造出了一只规模庞大高达70万人的现代化军队。

  其他,派遣留学生、减免关税、推进自由贸易、聘请外国教授学者、开放报刊杂志、言论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总之,今天你能想到的一切现代化世俗化西化操作,巴列维王朝都给你满足了。

  …………

  在巴列维时代,波斯经济高速发展,工厂有了铁路也有了,城市发展工人中产阶级涌现,公共传媒公共教育等全面发展。

  电影院音乐会大商场奢侈品店也大量开业。

  甚至可以达到上午在巴黎奢侈品门店亮相的时装,下午就能在德黑兰出现。

  21世纪,网上传的各种现代化时髦的波斯照片,都是当年巴列维王朝时期的照片。

  当时有外国人评价,走在德黑兰大街上,和纽约没什么不同。

  …………

  现在问题来了。

  这样一个富裕时髦开放现代的国家,好不好呢?

  这还用问?

  肯定好啊,好的没话说

  那么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这样一个肯定好,好的没话说的巴列维王朝,怎么会被大众推翻了呢?

  …………

  许多人答不上来,往往就喜欢把答案归结于“大众愚蠢”“乌合之众”“全都是刁民”、“神棍太狡猾”……

  但是,图书馆里员告诉我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吗?

  眼睛雪亮的群众,为什么会集体犯蠢,成为乌合之众,开历史倒车?

  这两个里面肯定有一个无法成立不是吗?

  答案就是,巴列维的好,要看你是哪个阶级。

  …………

  巴列维的富裕时髦开放现代,要看你是谁。

  你要是四大家族的成员,那民国绝对的好,绝对的风华绝代开放时髦。

  这片土地,98%的人口字都不认识,你却可以今天读书明天留学,后天回来就去大学任教、

  各路教授、官员、名媛,都是亲朋好友,说话又好听,各个都是大师。

  摩登大申城,纸醉金迷夜夜笙歌,这日子谁不说好?

  但你要是一个农村出身书读不起,饭吃不饱,学没的上,连种田都没自家土地只能当包身工的农民来说……

  你要问好不好?

  滚犊子吧。

  …………

  巴列维王朝也是一样的情况。

  世俗化现代化,对于波斯顶层阶级城市中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但数量庞大,占据波斯总人口90%以上的农村群体,并没有享受到这个红利,甚至可以说,世俗化进程还拉大了双方差距。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石油产业。

  石油是当时波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收入占波斯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三,创造外汇无数。

  在这个过程中,王室直接从石油出口上赚钱,城市里的石油产业工人也赚到了钱,其他城里的上下游从业者同样分享到了利益。

  但农村群体是没有从这个国家资源出售过程中直接得到受益的。

  这就需要支付转移……

  …………

  可有意思的来了。

  这些城市中产阶级赚到钱后,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

  他们觉得物资太少了商品不够丰富。

  杂志上电影里巴黎纽约的市民,可是天天游泳、健身、牛油果的。我连一个牛油果都买不到,这太不合理了。

  此外我还希望有最新的电影看,更多的音乐节和图书馆,这些要求不过分吧,都是现代文明最基本的需求。

  “国王陛下,您不可能这都不满足吧?”

  …………

  正确吗?很正确,非常正确,完完全全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合理的。

  但是,现代公共议题,从来不是对不对的问题。

  而是你对我也对,甚至你对我更对的问题。

  …………

  城市阶级要更多商品是吧?

  巧了,我农村群体也有需求,我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农村基建。

  …………

  首先是波斯农村的土地集中问题,根据1962年数据统计,超过86%的农户只占有3%的土地,且大多是贫瘠的旱地,需要一次土地改革重新分配。

  可是,按照巴列维王朝,照搬的法国民法典,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土地改革只能通过政府赎买,这需要天文数字的财政支持。

  其次,基建问题,贫困的农民们缺乏购买良种,农具,化肥等农业物资的资金。

  因为这几样东西,波斯的国有化率都不高,没有建立庞大的自给自足的化肥厂。

  直接后果就是,本来就穷困的农民们还得花一大笔钱,去国外公司那里买化肥买种子。

  …………

  来吧,历史の选择题!

  你是要优化城市中产供给?

  还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呢?

  你的商业自由穿衣自由的正确和我的吃饱饭正确,究竟哪个更正确?

  这道题绝的地方还在于,两者互斥。

  优化城市供给,进口食品,往往就会压低本土农产品价格。

  你要站本土农产品利润,那城市居民肯定就觉得菜要贵。

  你要去建化肥厂农村水电设施,那城里电影院大剧院就要停一停,城市里玩命搞建设,那农村资金就少一分。

  怎么选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wyz8.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