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8章 谋反?
第(2/3)页
甚至连两年都用不了!
因为,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推进,工地上的熟练工人会越来越多。
熟练工人越多,那施工的速度自然也就会越快。
翻看完报告,朱简灼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
“等连接北京和天津的铁路修通,朕便亲自坐火车去天津视察一趟……”
在大明收复京师之后,天津很快便恢复开关了。
去年和今年的这两年时间,天津海关发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随着山西的那些晋商入场,天津港的发展速度相当的惊人。
朱简灼自然会想着要去视察一圈。
丁毅闻言,只是开口说道。
“陛下圣明!”
朱简灼又和丁毅说了会儿话,问了他几个问题,便打发他退下了。
朱简灼刚准备继续接见其他官员,杨和快步从外边走了进来,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内阁首辅王大人求见!”
朱简灼闻言,微微颔首道。
“快传!”
杨和闻言,应了一声喏,旋即快步跑了出去,不多时便将王顺给带了进来。
王顺快步走到了朱简灼面前,一脸急切的说道。
“启奏陛下,淮安方向急报,运河漕工似有异动,漕运官员恐生反意!”
朱简灼闻言,忍不住面露错愕与不敢置信之色,蹙眉询问道。
“此言当真?”
“狼子野心之徒,安敢如此?”
至于说事情的原因,朱简灼心中却大概有数。
大明要修铁路,这无疑是在断漕运的根。
一但铁路修通,漕运即便不废除,其重要性也将大大降低。
漕运也终将会被铁路所取代。
而这对于在漕运中有着巨大利益的相关人员来说,是一件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那些人若是不想坐视大明修完铁路之后,拿他们开刀,那么现在趁着明军主力不在中原,而是在北边战场上同蒙古作战的时机举旗造反,或许就是他们当前唯一的选择了。
否则的话,一但等朱靖垵所率的明军主力兵团从草原上返回,他们可就是连造反都没机会了。
王顺闻言,用力点头道。
“陛下,这是淮安一带的锦衣卫送回来的消息,应该不会有假。”
“朝廷这边应当早做准备才是!”
朱简灼略微沉吟一阵,转头说道。
“传令下去,召五军都督府的各位将军前来议事。”
“再派快马去一趟绥远城,向太子通报此消息,让太子在接到消息之后,尽快率军回师,不得有误。”
杨和闻言,转身而去。
一旁的王顺见此,开口询问道。
“陛下是准备召回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领兵平叛吗?”
朱简灼闻言,只是脸色沉着的说道。
“现在朝廷在京城只有三个师的兵力,京城防务空虚,若漕运上的那些蛀虫趁此机会,鼓动百万漕工造反,只怕京师危矣。”
“还是先将太子给召回来吧!”
“若太子率部回京,则局势必将大定。”
其实大明在刚动工修铁路的时候,朝中便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反对的主要便是那些漕运官员们!
因为,这些漕运官员也都意识到了,一但铁路修成,那漕运就真的要完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身家性命,他们只能是在朝堂上拼命反对。
所用的借口无非也就是修建铁路乃劳民伤财之举,如今大明新立,绝不可好大喜功之类的。
只是,在朱靖垵和朱简灼父子的意志贯彻之下,修建铁路的事情,最终还是被推行了下去。
朱简灼还以为那些漕运官员会继续在朝堂上打嘴仗,不成想,他们竟然选择了造反这条路。
现如今,大明朝廷这边所能做的,便是急召朱靖垵率军回师来稳定关内局势了。
……
淮安。
淮安作为漕运最重要的节点,正是漕运总督府的所在地。
大明现任的漕运总督名为高淮屿,曾经是满清所任命的淮安知府。
在明军发起北伐之后,他十分识相选择斩了清廷派来的监军,然后向明军投降。
朱靖垵在接受了高淮屿的投降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wyz8.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