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5章 铁路与电报
第(3/3)页
天时间,各部大军便都能抵达边疆前线,并且还不需修整,直接就能展开作战……”
“而敌人估计都反应不过,便要对上我大明的主力大军了。”
“如此一来,大明再无外患矣!”
听着朱靖垵的设想,朱简灼也是忍不住面露意动。
这样的事情可不光是能用在对付外敌上。
内部平叛也是一样的道理!
某地的叛军刚刚举旗,还没来得及发展壮大,最多几天时间,朝廷的平叛大军就能开到,直接降维打击。
如此的话,哪里还有叛乱能够做大?
但是,最终朱简灼还是无奈的开口说道。
“也不容易啊。”
“电报网铺设起来花费多少朕还不知道。”
“但这铁路网铺设起来,可实在是成本太高了。”
“现在朝廷的铁路不过也才刚刚修到河间府一带,可前后已经花费一千五百余万块银元了,真要修建一张连接全国各省府城市的铁路网,朝廷财政怕是负担不起啊。”
现在大明朝廷的铁路修建报价差不多是1.5万块银元一公里。
成本真的不算低!
从北京到天津,再从天津到河间府,距离差不多是四百公里。
之所以四百公里的铁路修下来,花费了一千五百余万块银元。
主要是因为大明修的不是单行线,而是南北双向的双行线。
一条线往南走,一条线往北走,以免会车麻烦。
如果修单行线的话,四百公里的报价差不多也就是六百万块银元。
双行线乘以二,也就是一千二百万块银元。
多出来的三百万块银元,主要是支付的铁路工人的工钱,以及他们的伙食费用。
怎么说呢,如果没有这多出来的三百万块银元的支出,大明朝廷这么大手笔的大兴土木,民间怕是早就民怨沸腾了。
但是,正因为有了个三百万块银元的投入,大明朝廷的大兴土木非但没有惹起民怨,反而是吸收了社会上大量的闲散劳动力。
为这些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极大的缓解了社会矛盾。
还有就是,基建拉动经济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总的来说,这笔钱花的是值得的。
怎么说呢,百姓其实并不反感朝廷大兴土木。
他们反感的是朝廷征发徭役,让他们打白工,然后大兴土木。
只要工钱给到位了,朝廷爱修啥就修啥呗,百姓们才不在意呢。
朱靖垵闻言,笑呵呵的开口说道。
“要儿臣来说,父皇属实是多虑了。”
“这铁路线修来不光是能军用,在平日里军队和朝廷不用的时候,也是能转民用的嘛。”
“不管是拉人,还是拉货,都是可以有收入的,最起码这个收入满足铁路平日里的养护所需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再说了,铁路修好之后肯定是能带动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的,而经济发展,必然能够让朝廷的岁入有所增加。”
“这铁路又不是一锤子买卖?修好了,最少也能用个几十年,即便回本慢些,那也是迟早能够回本的。”
怎么说呢,朱靖垵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那个国家修铁路还能修亏了的。
即使是原有历史线上的清末,我大清的官老爷都贪成那样了,可铁路照样是赚钱的。
要不然,各地也就不会爆发那么多的保路运动了。
还有就是,现在大明朝廷修铁路的成本之所以这么高,成本大多都在铁轨上。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北直和山西的煤铁产业还没能够被大规模的开发出来。
现在大明在建设的那些煤铁产业,大多都只是初步投产,甚至更多的还在建设之中。
这也就导致了,大明采购铁路所需的铁轨成本过高。
等到将来北直山西的煤铁产能被全面开发出来,各大煤铁产业都开始大规模投产之后,铁轨的造价必然能够被打下来。
到时候,铁路修起来造价自然也就没有现在这么高了。
朱简灼闻言,点头表示了认可。
“这倒也是。”
“吾儿所言有理。”
“铁路修建乃大明国策,纵有千难万险,也必须得推行下去。”
像是想起来了什么,朱靖垵转头对杨和说道。
“杨和,你现在就去给南京那边回信,让大明皇家科学研究所方面尽快送一部电报机的实体到北京来……”(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zwyz8.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