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2)_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2)

第(3/3)页

不言而喻。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第一要看的就是他的钢铁产量。

        钢铁产量越高,一个国家越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战争方面更是如此。

        一但两个国家的军队发生战争,在排除其余一切客官因素之后。

        绝对的是人均钢铁拥有量较多的那个国家的军队赢面比较大。

        当然了,这里说的只是概率。

        事情并不绝对,比如兔子就在朝鲜战争中创造了一次奇迹。

        但是,奇迹之所以叫奇迹,就是因为很少发生,所以才能叫奇迹。

        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兔子,都能做到逆天改命,做到用士气来战胜钢铁。

        大多数时候,人均钢铁拥有量,才是衡量一只军队的战斗力的最重要的标准。

        朱靖垵现在想做的,就是想法设法的提高明军的人均钢铁拥有量。

        转炉练出来的钢水,直接浇铸在模具中,等到晾凉脱模之后,就能得到直接成型的刀矛甲胄等冷兵器。

        这样做出来的武器在质量方面或许会有所缺漏,但大明现在最需要追求的并非是质量,而是数量。

        再说了,钢就是钢,质量哪怕是再差,肯定也要比清军所使用的铁质武器要强。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在比谁更好。

        而是在比谁更烂。

        如果你的对手比你更烂一点,那你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了。

        在一个大家相互比烂的时代,相对而言没那么烂的满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随着水利鼓风机运作,大量的空气被从六个风口吹入到了炉子内部。

        炉温开始迅速升高!

        哪怕是朱靖垵距离炉子还有一段距离,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气。

        他眼睁睁的看着生铁被木炭加热,烧的通红,然后又一点点融化,直到变成通红的铁水。

        紧接着,被磨成粉的石灰石和炭粉被加入了炉内,用于和铁水进行化学反应。

        以便去除铁水中的杂质,让铁变成钢。

        随着时间的流逝,钢水的温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红。

        朱靖垵转头对一旁的郭大山吩咐道。

        “郭尚书让人盯好炉子,等钢什么时候快练好了,派人通知本督,本督先去视察一下别的工作。”

        按照转炉炼钢的效率来说,练好一炉钢大概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乃至于更久。

        这么长时间,朱靖垵不可能一直在炉子面前守着。

        他此次放下手头繁忙的军务,进入紫荆山,可不光是为了视察转炉练钢,还有别的目的。

        比如说去视察军械工坊的建设进展。

        随着大明从整个武宣县境内,以及周边府县拉回了大量的工匠,大明在紫荆山中的军械作坊也算是正式开张。

        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各种明军现在所急需的军械。

        如火药,刀矛,盾牌,弓箭,以及火枪,火炮等。

        这里面,火药,刀矛,盾牌,弓箭等都属于是成熟技术,已经开始着手安排生产了。

        朱靖垵检验了一下成品,总的来说质量还算可以。

        比明军在之前的几场战斗中缴获的军械的质量要好上一截。

        足够当下的明军使用了!

        还有就是,对于这些军械的生产,朱靖垵所做的,也仅是指示军械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利器械进行辅助生产。

        还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来提升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他知道,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外行指挥内行的瞎指挥。

        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朱靖垵向来不喜欢指手画脚,而是会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而火枪火炮等火器的生产,现在也正处于技术摸索之中。

        火枪其实还好说,明军费劲心力搜罗回来的这些工匠对于火绳枪的生产都是熟手,完全不成问题。

        剩下的无非也就是琢磨琢磨怎么统一火枪的标准口径,以及改良击发装置,火绳改燧发而已。

        有朱靖垵给出的图纸,相信他们很快就可以琢磨出一点门道。

        但是,铸炮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明军搜罗的这些工匠们,此前最多也就是帮着地主老爷,铸造过一些小口径的土炮。

        从形制上来说,大概类似于前明时期的碗口铳,虎蹲炮,佛郎机炮这样威力有限的轻炮。

        现在想要他们刚上手就铸造出合格的野炮,加农炮,哪怕朱靖垵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图纸和铸造思路。

        那也是在为难他们。

        没办法,对此朱靖垵也只能是耐着性子,等这些工匠们慢慢研究出个结果。

        当然了,在研究如何铸造野战炮加农炮的同时,铸炮工匠们也没闲着。

        他们被要求要继续铸造一部分土炮。

        一是为了填补明军目前的火炮装备的空缺。

        二则是为了让工匠们练手。

        熟手肯定比生手强,现在拿土炮多练练手,总好过军械作坊将来正式着手铸造野炮和加农炮的时候出洋相。

        还有就是,对于现在的明军来说,土炮暂且够用了。

        现在明军所面对的敌人,并非是清军中的八旗健锐营,也并非是甘陕绿营中的西北精兵。

        而只是广西地方上的府县绿营杂兵,或是团练武装。

        对付这些人,暂且来说土炮也足够用了。

        第二更五千字大章,今天的一万字齐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zwyz8.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