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子女不和多半父母无德_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子女不和多半父母无德

第(2/3)页

      “回钦差的话,镇竿兵正在急行军,大概还需要三五日功夫,便可抵达永州。”

        “但是,由于这一路行军甚急,日夜兼程颇为辛苦,是故,等他们抵达永州之后,钦差大人或许需要拨付一笔开拔费,用于安抚军心。”

        这个时代的清军的精锐都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不见银子不打仗!

        不管是甘陕绿营,还是关外的索伦兵都是如此。

        战前必须得放赏一波,战后还得放纵他们劫掠发财。

        如此,军队才能发挥出战斗力来。

        否则的话,军队上了战场是要划水的。

        镇竿兵自然也是如此!

        要他们打仗可以,但得先用银子喂饱了才行。

        福隆安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微微颔首道。

        “嗯,可以。”

        “本钦差这里已经备足了赏银,只要他们能为大清平灭明贼,收复两广。”

        “一切好说!”

        “大清一定不会亏待将士们的!”

        福隆安走在前面,转头又对三宝说道。

        “再命人去催促一下押运粮草的民夫们,让他们必须得在八月十五前抵达永州。”

        “等过了八月十五,我军便即刻开拔南下平贼!”

        众人闻言,纷纷打千儿应喳。

        与此同时,所有人都是忍不住心中一凛,知道战争要开始了。

        ……

        京师,皇城,养心殿。

        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的乾隆,精神依旧矍铄。

        在这个七十岁便算是绝对高龄的时代,已经六十六岁,却还在活蹦乱跳的乾隆,在皇帝之中,绝对属于是长寿的那一批。

        能在年龄上和他一比的,李隆基能算是其中的一个。

        并且,乾隆和李隆基在人生轨迹上,其实颇有相同之处。

        都是少年继位,都是雄才大略,都是帝国的中兴之主……

        但也都是同样的老而昏聩,喜爱奢靡,重用奸臣,好大喜功。

        <div  class="contentadv">        李隆基老年昏聩,轻信安禄山,故有安史之乱,以至于大唐的开元盛世轰然坍塌。

        而乾隆也有属于他的安史之乱,那便是川楚白莲教大起义。

        一场声势浩大,纵横数省,满清几乎倾尽全国之兵,耗费数亿两军费才围剿下去的白莲教大起义,也是撕下了满清帝国康乾盛世的虚假面纱。

        但乾隆运气比较好,儿子嘉庆替他背了这口好大的黑锅。

        怎么说呢,后人给乾隆的谥号是没错的。

        清高宗。

        和大唐的老婆奴李治,铁血强宋的完颜九妹一个年号。

        能给乾隆上这么一个谥号,可见替他背了锅的嘉庆怨气究竟有多大……

        “主子爷,时候不早了,您该歇着了!”

        看着养心殿外的月色正浓,乾隆身边的老太监李玉鼓起勇气上前来提醒道。

        乾隆闻言,只是摆摆手,示意李玉不要聒噪。

        他手上正拿着一本李太白诗集翻看着,不时的开口点评几句,且还用朱笔勾画,随意批注。

        且还是真迹!

        一本好好的诗集,很快便被他给毁的不成样子,但他自己对此却是一脸的满足。

        自认为自己在诗词上的造诣足以于李太白,杜子美比肩的乾隆,对于在古籍上乱涂乱画并不会感到愧疚。

        都说在景区乱涂乱画没素质,乾隆这种在古籍真迹上乱涂乱画的,素质又该怎么说呢?

        片刻之后,乾隆一脸意犹未尽的合上了诗集,将诗集随手丢到一旁,打了个哈欠,然后开口说道。

        “李玉,翻牌子叫人侍寝吧,朕要歇息了!”

        李玉应了声喳,然后命人取了一个托盘来。

        托盘上是一块块的金牌。

        这些金牌的磨损程度不一,有的已经磨得褪了色,而有的却是干脆积了灰。

        一看就好些年没碰过了。

        乾隆眼睛半眯,眼神在托盘内的金牌上游曳,似乎是在寻找着目标。

        片刻之后,乾隆蹙眉询问道。

        “安嫔的牌子怎么没在这儿?”

        安嫔谁乾隆身边的老人了,年轻时候长相很出挑,相当受乾隆宠爱。

        但当她上了年纪之后,君王的宠爱自然而然的也就转移到了那些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身上。

        那话怎么说的来着,爱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wyz8.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